手机行业,从第一到others要多久?
荣耀的答案是一年。
根据IDC的统计,2024年第一季度,荣耀在国内市场,以17.1%的市占率压过华为一头,排到第一,到补贴如火如荼的第四季度,荣耀的市占率滑到了13.7%,排名也降至第五名。
而2024年是手机市场回暖的一年,出货量相较于2023年增长了5.6%,安卓市场的增幅更大。
2025年第一季度,IDC和Canalys的统计中,荣耀已经跌出前五,成为others。在Counterpoint的统计中,荣耀以13.7%的市占率,排第六,出货量同比下滑12.8%。
在AI给智能手机带来革命性体验提升之前,智能手机行业已经处于性能过剩、不好讲出新故事的阶段了。增量小、竞争大的格局,更是让身处其中的厂商不能出一步错。
手机产业具有规模效应,如果开始走下坡路,不能快速反弹,弄不好就会成为下一个魅族、一加,失去姓名。
现在荣耀面对的形势,虽然算不上生死攸关,但还是十分严峻的。而在这个关键的档口,荣耀2025年年初还进行了一波人事方面的换血,荣耀的前路更加模糊了。
翻不过“华为”这座山
华为,是荣耀绕不过去的名字。
荣耀,最初是华为的互联网子品牌,它的使命很明确:瞄准年轻用户,主打性价比。或者说,和小米打。
2013年,荣耀推出了首款手机荣耀3C/3X,以千元价位迅速打开市场,很久之后,仍然有网友称荣耀3C/3X做到了真正的低价高配。荣耀被视为华为用来贴身小米竞争的子品牌。
随后,荣耀不断推出新机型,如荣耀2、荣耀3以及荣耀6,一步步晋升为实力派,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和影响力的提升。尤其是荣耀6,全球首款八核4g手机,搭载华为海思自主研发的麒麟920芯片,5.0英寸大屏,被认为是那个时代的“神机”。
荣耀是华为的“先锋”,华为是荣耀的“靠山”。二者共享研发资源、供应链和售后体系,一个主打高端商务,一个吸引实用主义者,这种“母子品牌”模式持续到2020年。
当时,华为被美制裁,荣耀作为华为的一部分,在芯片、操作系统等方面也面临着限制。在这种背景下,华为与荣耀分家,荣耀成为一个完全独立的品牌。
这一刻的荣耀,也面临着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
不过,好在分家的时候,华为手机业务的很多“大将”加入了荣耀,包括董事长万飚、原荣耀业务的总裁赵明,新荣耀的研发团队、供应链团队也都有华为相应队伍的人才。这些重合的团队和人才使得荣耀在设计和技术上能够继续沿用华为的一些理念和方法。
独立发展,荣耀还需要形成自己的销售渠道。
除了继承很多此前华为的渠道体系,新股东为新销售渠道的形成做出了贡献。荣耀的收购方为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由深圳智慧城市发展集团和30多家荣耀代理商、经销商共同成立的,其中不乏天音通信这种国代商、苏宁易购这种全国连锁,以及北京松联、山东怡华这种知名的区域连锁经销商。
这样一来,荣耀与代理商、经销商形成了利益共同体,更有动力积极为荣耀出货。
脱离华为之后,荣耀经历了供应链、渠道和产品等多方面的重塑,成为了能够独立经营的品牌。
一方面,华为被制裁,能拿出的产品不多,让出一部分市场,另一方面,很多人对于荣耀已经与华为切割,并不知情,再加上荣耀在产品设计上与华为仍有相似的风格,荣耀吃到了“替身”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