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看过来!这束刚摘下的高原红玫瑰,花茎笔直挺立,花瓣层层叠叠红得像晚霞!”镜头前,李素梅手持鲜花,侧身将镜头拉近,指尖轻轻拂过花瓣,“咱们的每一朵都经过花农精心挑选,花型饱满,花期能养7天以上。”
镜头切换到一旁的工作台,助播正麻利地打包:“现在下单的宝子们,我们用专业锁水棉+防撞网+冷链运输,确保您收到的鲜花和直播间里一样新鲜!”李素梅拿起手机展示后台数据:“家人们太热情了!刚上架的300束已经秒空,仓库正在紧急补货。”
直播间里,包装好的鲜花一箱箱堆成小山,快递员推着小车来回穿梭。李素梅对着镜头比心:“感谢家人们支持,今天下单的全部当天发货。”
“90后”李素梅是山东莒县招贤镇西黄埠村的玫瑰种植户,在这之前,她曾专职做电商,这几年,她和丈夫回到村里,承包了3个玫瑰种植大棚。“现在鲜花主要在线上销售,今年‘214’情人节的时候,普通玫瑰卖到了3元一枝,A级玫瑰卖到了6元一枝。”李素梅介绍,他们家种植的其中一个花棚,大约2亩地,仅一茬花就卖了18万元。
招贤镇的鲜切花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全镇鲜切花专业村已达29个,鲜切花专业合作社26个,电商100余家,从业人员1万余人,可向社会提供高原红、艾莎等国内外热销玫瑰300余个品种,年产鲜花6亿枝,年销售额达5亿元,成为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和特色品牌。
过去,招贤镇的鲜切花主要依靠传统的线下销售模式,通过批发商将鲜花运往全国各地的花卉市场。然而,这种销售模式存在诸多弊端,如销售渠道单一、中间环节多、利润空间被压缩等。同时,由于信息不对称,花农往往难以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导致鲜花滞销、价格波动大等问题时有发生,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招贤镇鲜切花产业的进一步发展。